第一部分:认知革命 (The Cognitive Revolution)
核心观点: 大约在7万年前,智人(Homo sapiens)的思维和沟通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,这使得我们能够超越其他人类物种,并最终主宰地球。
- 第一章:无足轻重的人类 (An Animal of No Significance)
- 在历史长河的大部分时间里,智人只是一种生活在非洲角落、毫不起眼的动物。
- 地球上曾同时存在多种人类物种(如尼安德特人、丹尼索瓦人等)。
- 人类位于食物链的中端,直到学会用火后地位才开始显著提升。
- 第二章:知善恶树 (The Tree of Knowledge)
- 认知革命的发生是智人崛起的关键,可能源于一次偶然的基因突变。
- 这场革命赋予了智人全新的虚构语言能力 (Fictive Language),能够讨论不存在的事物,如部落的神、国家、法律和金钱:想象的现实。
- 正是这种对“虚构故事”的共同信仰,使得大规模、灵活的合作成为可能,突破了约150人的生理社群规模限制。
- 第三章: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(A Day in the Life of Adam and Eve)
- 描述了采集狩猎者的生活方式。他们知识广博,工作时间可能比现代人短,营养也更均衡。
- 他们是“最初的富裕社会”,但生活也充满危险,如野兽、意外和暴力。
- 第四章: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(The Flood)
- 随着智人走出非洲,他们所到之处,大型动物(巨型动物群)纷纷灭绝。
- 这表明智人早在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前,就已经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具破坏力的物种。
第二部分:农业革命 (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)
核心观点: 农业革命是“史上最大的骗局”。虽然它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粮食,但也带来了更辛苦的劳动、更差的营养、更严重的疾病和更深重的社会不平等。
- 第五章:史上最大骗局 (History’s Biggest Fraud)
- 农业革命并非人类主动选择,而是一个缓慢的、诱人深入的陷阱。
- 从某种意义上说,并非人类驯化了小麦,而是小麦“驯化”了人类。人类被迫定居下来,生活变得更辛苦,饮食更单一。
- 种群的成功并不等同于个体的幸福。
- 第六章:盖起金字塔 (Building Pyramids)
- 农业带来的剩余粮食催生了更大规模的社会组织,如村庄、城镇和王国。
- 人们开始为“未来”而焦虑,担心收成和天气。
- 出现了不事生产的统治精英阶层,并利用想象的秩序 (Imagined Order),如法律和神话,来维持社会阶级和不平等。
- 第七章:记忆过载 (Memory Overload)
- 随着社会规模扩大,人类大脑无法处理海量的信息(如税收、财产记录)。
- 为了管理复杂的社会,文字被发明出来。最早的文字主要用于记账和行政管理。
- 第八章:历史从无正义 (There is No Justice in History)
- 想象的秩序(如种族、阶级、性别制度)往往会造成不公正的歧视,并通过恶性循环自我强化。
- 一个偶然的历史事件导致某个群体处于劣势,然后通过法律和习俗将这种劣势固化,并宣称其是“自然的”或“神定的”。
第三部分:人类的融合统一 (The Unification of Humankind)
核心观点: 历史的大方向是走向融合与统一。三种普世秩序——金钱、帝国和宗教——将原本分散的文化连接成一个全球性的文明。
- 第九章:历史的方向 (The Arrow of History)
- 历史的大趋势是融合,原本数千个独立的小世界逐渐合并成一个“全球村”。
- 这种融合是通过金钱、帝国和宗教三种普世秩序实现的。
- 第十章:金钱的味道 (The Scent of Money)
- 金钱是历史上最成功的“虚构故事”,是一种普世的信任体系。
- 它能跨越文化和地理障碍,让陌生人高效合作,因为所有人都相信它的价值。
- 为什么黄金的价值在欧亚大陆都被认可?
- 因为远距离贸易的存在,使各区域对价值的认知趋同。
- 相比之下,美洲印第安文明只把黄金作为装饰。
- 第十一章:帝国的愿景 (Imperial Visions)
- 帝国虽然常伴随着暴力和压迫,但也极大地促进了思想、技术、法律和文化的传播与融合。
- 几乎所有现代文化都是帝国遗产的混合体,帝国创造的标准化体系为今天的全球化奠定了基础。
- 第十二章:宗教的法则 (The Law of Religion)
- 宗教是另一种强大的统一力量,它赋予人类社会超人类的合法性,使其规范和价值观具有普世性。
- 成为全球性宗教的关键是普世性和传播欲望。
- 近代以来,新形式的“人文主义宗教”(如自由主义、社会主义)开始取代神本位宗教,它们崇拜的是“人性”。
- 宗教是另一种强大的统一力量,它赋予人类社会超人类的合法性,使其规范和价值观具有普世性。
第四部分:科学革命 (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)
核心观点: 科学革命并非知识的革命,而是一场“承认无知”的革命。它催生了欧洲的崛起、资本主义的扩张,并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和生态。
- 第十三章:发现自己的无知 (The Discovery of Ignorance)
- 现代科学的核心特征是:愿意承认“我们不知道”,并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来寻求新知。
- 这与传统知识体系(如宗教)形成鲜明对比,后者认为所有重要知识都已存在于古代经典中。
- 第十四章: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(The Marriage of Science and Empire)
- 科学革命和欧洲帝国主义相互促进,形成了强大的共生关系。
- 科学为帝国提供了技术和合法性,而帝国为科学提供了资金、数据和保护。
- 第十五章:资本主义的教条 (The Capitalist Creed)
- 资本主义为科学发展提供了经济动力,其核心信念是对“未来”和“增长”的信任。
- 科学、帝国和资本主义形成了一个强大的“铁三角”,共同驱动了现代历史的进程。
- 第十六章:工业的巨轮 (The Wheels of Industry)
-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能源转换的革命,人类学会了利用各种新能源,摆脱了对自然能量循环的依赖,导致生产力空前爆发。
- 不再主要需要生物肌肉进行转换。
- 消费主义兴起,家庭和社区的功能被国家和市场所取代。
-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能源转换的革命,人类学会了利用各种新能源,摆脱了对自然能量循环的依赖,导致生产力空前爆发。
- 第十七章:国家的胜利 (A Permanent Revolution)
-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社会结构,传统的家庭和社群解体,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和市场这两个想象的共同体。
- 国家、市场势力强大 -> 个人能力强大 -> 传统社群实力弱 -> 国家、市场势力强大。
- 我们依赖国家提供教育、医疗和安全,依赖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。不再继续依赖传统社群提供保障。
-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社会结构,传统的家庭和社群解体,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和市场这两个想象的共同体。
- 第十八章:和平的时代 (And 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)
- 尽管20世纪有两次世界大战,但二战后,人类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和平的时期。
- 战争的成本(核武器)急剧上升,而利润却在下降(财富形式转向知识和技术),使得大规模战争变得不划算。
- 第十九章:智人的终结 (The End of Homo Sapiens)
- 尽管人类在物质上取得了巨大进步,但我们是否比过去更快乐并不确定。快乐更多取决于期望与现实的差距,以及身体的生物化学机制。
- 人类正开始挑战自然选择的法则,通过生物工程(基因改造)、仿生工程(人机结合)和无机生命工程(人工智能)来升级自己。
- 智人可能即将终结自己的历史,被我们自己创造出的“神人”(Homo Deus)所取代。
- 后记:变成神的动物 (The Animal that Became a God)
- 我们从一种无足轻重的动物,通过一系列革命,成为了地球的主宰,正走在将自己升级为“神”的道路上。
- 赫拉利最后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: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“神”?拥有神一般的能力,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危险。